当前位置: 首页 > 演出信息 > 媒体视角 媒体视角
国家话剧院和希腊国家剧院联合制作的中希双语古希腊悲剧《阿伽门农》历时一年多的创作融合,将于2月20日至3月2日在国家话剧院剧场首演。
《阿伽门农》是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悲剧三部曲《俄瑞斯特亚》中的第一部,讲述了阿尔戈斯国王阿伽门农联合希腊大军远征讨伐特洛伊,为远征军能够顺利开行,他被迫向女神献杀了自己的女儿伊菲革涅亚。此举却触怒了自己的妻子克吕泰墨斯特拉,最终他被妻子杀害。此次演出的双语版,编剧K.Ch.米利斯,翻译罗彤,导演艾夫斯塔修斯•利瓦西诺斯,舞美设计兼服装设计婀勒妮•玛诺萝普露,灯光设计阿列科斯•阿纳斯塔苏,中方演员杜振清、高发、赵罗筐、田征等,希腊演员斯特凡尼亚•古丽奥缇、安蒂戈涅•弗莱达也加盟演出。
其中希语翻译罗彤是《阿伽门农》首位中文译者、著名古希腊文学翻译家罗念生的孙女。在罗彤看来,“这部古希腊经典有着多义的主题,战争、正义、男权、复仇、回归等元素兼具,但古希腊戏剧的重新翻译是一个挑战,新老版本间怎样更适合舞台演出?严格按照古希腊诗体和散文体翻译的剧本,演员如何呈现?双语版《阿伽门农》力求将原作剧本中诗意晦涩的台词变得贴近观众。剧中出现的狩猎女神、阿波罗、海伦等古希腊故事也能让中国观众更好地了解灿烂辉煌的古希腊文化。”
始于两年前的国家话剧院和希腊国家剧院的合作交流项目,曾在四个月前在希腊国家剧院上演了两院联合制作、由王晓鹰执导的中希双语版话剧《赵氏孤儿》,收获极高赞誉。希腊《每日报》报道这是“中国的《哈姆雷特》来到了希腊!”这也是由中国话剧导演首次指导欧洲国家剧院的职业演员来讲述“中国故事”。
希腊国家剧院艺术总监利瓦西诺斯此次带着包括舞美设计、灯光设计、编舞、演员在内的六名主创来到中国,他表示,“这部作品是中国和希腊国家剧院的一项非凡实验,国家话剧院应当是先锋艺术的代表,用中希双语呈现一部剧作,让观众听见两种语言,看见两种表演流派,两种类型的演员,是个冒险的尝试。”在与国家话剧院副院长、著名导演田沁鑫的对话中,他称,“虽然目前希腊的中国新移民很多,但中国人和希腊人之间还是有一堵无形的墙,而戏剧则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向对方敞开心扉的场合。”
剧中阿伽门农王的扮演者杜振清曾主演过《威尼斯商人》《战马》《原野》等多部作品,如今演绎起阿伽门农王,他直言已将阿伽门农视作自己的情人。为了更好地与希腊演员交流,他甚至一字不落地背下了对手的中文台词。在排练过程中,每位演员几乎都遇到了体力上的考验,很多人都戴着护膝在排练场摸爬滚打。
由希腊方担纲的舞美设计也极具形式感。从舞台上方俯视,主平台仿佛一把利剑,重要角色的生死都发生在平台前方的“刀尖”上。舞台监督罗兰将这份来自希腊的设计完美“落地”到了国话剧场,把整个剧场的利用率放到最大,平台长达22米,延伸至乐池。除此之外,《阿伽门农》的舞台上还添加了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元素。沿路的巨石象征不祥,寓意阿伽门农不该走向归途,床榻则代表了家与诱惑,水帘将整个舞台从空间上一分为二,分割出室内与室外。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郭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王晓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