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剧院动态 / 剧院新闻·创作演出 剧院新闻·创作演出

2025年11月5日,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的话剧《牡丹亭上三生路》,在国家话剧院剧场正式与观众见面,演出持续至11月16日。该剧作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以“戏圣”汤显祖的古典名著《牡丹亭》为蓝本,由李宜橙编剧、高蕾蕾导演,尝试在虚实交织、具有古典气韵的时空里,用贴近当代审美的舞台语汇,以带有青春质感、游戏精神、新颖视角、真挚情感的松弛表达,与汤显祖展开一场跨越四百年的精神对话,致敬传世“爱情宝典”。
话剧《牡丹亭上三生路》的创意起于2022年中国国家话剧院“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一季。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介绍,“三年前,由国家话剧院青年导演高蕾蕾创作的小剧场话剧《三生路》,以当代视角诠释古典名作,受到青年观众的喜爱,在十部作品中脱颖而出。剧院把这部剧作为优选剧目,从小剧场提升为大剧场演出,扩充了故事体量,调整了舞台呈现。”

田沁鑫院长说:“汤显祖是明代著名戏剧作家,他的传世名作《牡丹亭》以浪漫主义的方式让剧中人穿越生死,以杜丽娘和柳梦梅因爱而死、为爱而复生两条线来阐释他笔下的爱情哲学。此次排演《牡丹亭上三生路》,是以话剧艺术深耕中国文化土壤、传承中华美学精神,以‘中国式演剧观’的再探索,实践和创新经典,让艺术瑰宝在话剧舞台上绽放新光彩,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同时,国家话剧院搭建了优秀的青年主创团队保驾护航,提供给年轻艺术家发挥的空间,这也是剧院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的举措。”

至情天地:汤显祖与他的《牡丹亭》
理解《牡丹亭》,需要先走近创作它的汤显祖。这位明代戏剧大师的人生轨迹本身就如同一部传奇:从早年科举屡试不第的坎坷,到官场沉浮的历练,最终在戏剧创作中找寻到精神的归宿,他将理想与热忱倾注于笔端,借戏文写尽生命的自觉与情感的壮阔,完成从“仕”到“戏圣”的生命转型。

汤显祖的戏剧思想深受明代心学传统的影响。他创造性地提出“情至”哲学,并构建了“意趣神色”的审美追求。在他看来,“情”是人之根本,具有超越生死、突破礼法的强大能量。这一思想在其“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中得到了深刻展现,而又尤以《牡丹亭》最为动人。


明传奇《牡丹亭》以诗意的笔触,讲述了一个跨越生死的故事:少女杜丽娘游园入梦,“邂逅”书生柳梦梅,而后因情而病,一梦而亡,又因情复生。这不仅是奇幻的爱情叙事,更是一曲关于生命觉醒与灵魂自由的瑰丽诗篇。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这流传了四百年的慨叹,诠释了全剧的灵魂所在。汤显祖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艺术形象,论证了那种超越生死、不为现实逻辑所束缚的“至情”,关照的是精神层面,体现出人最本真的力量。

现代转“绎”:在经典高山前的致敬与尝试
导演高蕾蕾在阐述创作初衷时表示,希望这是一次“双向奔赴”:“本剧以汤显祖创作《牡丹亭》为隐线,探讨《牡丹亭》如何表现我们的文化基因,更希望带着现代人的生命体验,再次走入‘牡丹亭’,与汤显祖进行跨越时空的灵魂对话。”

话剧《牡丹亭上三生路》此次尝试从当代视角构建杜丽娘与柳梦梅的“三生世界”,聚焦“人的自觉”,将杜丽娘诠释为一个“醒来”的灵魂,她的游园、惊梦、离魂、回生,皆源于内在生命的觉醒。“情,不知所起”或许超越了爱情,也同样包含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态度。可以说,排演此剧的过程,亦是创作团队与汤显祖、杜丽娘、柳梦梅之间的一场精神共鸣——那些执意追寻生命本真与意义的人,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先醒者”,也都承受着相似的孤独与挣扎。


在舞台呈现上,舞美设计王琛、灯光设计王琦、多媒体设计胡天骥、作曲吉鹏、服装设计周超、化装设计赵津、道具设计金继峰、音响设计张振宇、执行导演赵志鹏、副导演王建男、形体设计张颖等主创人员通力合作,尝试从现代视角切入,打造一个象征现实与梦境的无边界“同一”的舞台。在这里,表象与表意结合,演员游戏于虚实之间。道具设计上,则集中使用扇子、油纸竹灯、油纸伞等多种传统非遗工艺品,触发它们在传统文化中的多重语义。


在台词处理上,创作团队经历了艰难的挑战,最终借用“读书人”、“戏中戏”的叙事结构,摘取原著中的重要片段原文,并根据剧情需要,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地创作转绎,形成半文半白的语言风格。比如在“惊梦”等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场次,便尽力使用原著文本产生新的阐释。对于原著中承担重要叙事功能的喜剧桥段,则在需要时以更具现代感的台词来表现,用以调节节奏。整体氛围,也是按照汤显祖上半场“以喜演悲”,下半场“以悲演喜”的设计来考量。这种“文白穿插”的策略,主要是考虑借由语言质感的差异,协助展现“现实与梦境”、“俗与雅”、“喜与悲”的不同叙事层次。

青春集结:年轻力量诠释经典人物
话剧《牡丹亭上三生路》集结了一众青年演员。杜丽娘由周漩、翟冠华饰演,柳梦梅由刘恒甫、张铭恩、许远驰饰演,他们与王啓函、周传捷、马小雅、常志远、姜侠汀、强国铭、何奕恒、李冰雪、贾沄铮、刘亨、张倬铭、阿尔法特、陈嘉仪等青春面孔,共同构筑这场跨越时空的“三生世界”。


在创排过程中,演员们从自身对当代生活的体验与观察出发,希望“联通”经典角色中的现代生命质感。对于杜丽娘这一角色,两名女演员将其理解为“勇敢而纯粹的灵魂”,而柳梦梅则被三位男演员以不同的表现形态,诠释为“人间理想的爱人”。
经典之所以伟大,在于它能与不同时代的观众产生共鸣。话剧《牡丹亭上三生路》的全体创作人员,从自身以及同代人所共有的孤独、迷茫、对爱的信念与对生命意义的求索出发,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转化为每一个现代个体都可能经历或正在经历的“自我觉醒之路”。它不刻意强调“反抗”的姿态,更希望直指“人的本质”;不满足于表面的“复古”,而是扎根于中国传统美学的深厚土壤,尝试生长出属于现代剧场的新枝。

正如主创团队所期待的,这部作品不仅是对四百年前经典的致敬,更是对每一个“突然醒来”的现代个体的温柔关照,讲述属于“我们”的——发现自我、追寻自我、完成自我的心灵旅程。

在这个意义上,话剧《牡丹亭上三生路》进行了一次真诚的文化转绎尝试,让古老的文本在当代剧场中继续生长,也让这部“爱情宝典”具备的哲学力量,再次于心底激起深远的回响。

剧照摄影:柴美林、王昊宸、塔苏、段雨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