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剧院动态 / 剧院新闻·创作演出 剧院新闻·创作演出
10月11日,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创话剧《牡丹亭上三生路》建组会在北京举行。该剧以汤显祖《牡丹亭》为蓝本,通过现代视角沟通经典叙事,诗意讲述了一场穿梭于梦境与现实、幽冥与人间,双向奔赴的追梦旅程。旨在探问个体生命意义与价值,展现信念如何穿透时空铸就一条属于至情者的“三生路”。剧情围绕杜丽娘与柳梦梅展开:杜丽娘因梦生情,为情而死,其魂不灭;柳梦梅亦为梦引,踏追梦之途。二人执至情、藐死生,梦中之情,亦成正果。
该剧为国家话剧院“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一季)”优选剧目,获得2024年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支持,将于11月5日至11月16日在国家话剧院剧场演出10场。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副院长白雪峰,剧组主创人员、演员,以及业务部门负责人出席建组会,共同探讨创作理念和排演计划。会议由白雪峰副院长主持。
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白雪峰
话剧《牡丹亭上三生路》集结了众多剧院优秀的青年力量,会上由白雪峰副院长宣布该剧主创人员名单和演员名单。他希望剧组成员发挥各自优势,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转译过程中,展现国家文艺院团的专业素养和艺术风采。
《牡丹亭上三生路》编剧李宜橙
建组会上,编剧李宜橙感谢剧院给予青年创作者的扶持与帮助,让青年创作者拥有将纸上呓语变为舞台现实的勇气和作品。这不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一次对“相信”力量的当代叩问,希望传递一种信念——不计得失的热爱、不问结果的追寻。
《牡丹亭上三生路》导演高蕾蕾
该剧青年导演高蕾蕾阐述了创作中的思考与成长。她特别感谢剧院及田沁鑫院长给予青年导演公正的平台,让作品得以在守正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这个世界上,“执梦前行”的人是千千万万的,他们不乏执念、不乏勇气、不乏行动。这样的“梦”看似只对个体生命(而言)意义非凡,却也是群体人类自我意识觉醒的宿命。希望这个戏,可以作为一朵小红花,送给所有一直在努力的人:你或然孤独,这天地之间有另外一个你也在努力。她将牢记艺术使命,以专业、专注、虔诚、谦虚的态度,创作不负自己、不负众望的作品。
《牡丹亭上三生路》舞美设计王琛
舞美设计王琛分享了以现代化转“绎”为创作理念,构建既古典又充满呼吸感的视觉世界,赋予传统题材以当代审美表达。将园林意境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梦境空间,引领观众进入一场跨越时空的情感旅程。
《牡丹亭上三生路》演员刘恒甫
演员代表刘恒甫表示,话剧《牡丹亭上三生路》是我们全体青年演员对《牡丹亭》这部经典的一次重读。我们希望能以当代的视角与真挚的感悟,去诠释这部四百年前的传奇故事。在剧组排演能感受到大家对于戏剧、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忱和别样思考。大家会努力创作出精彩的剧目。
中国国家话剧院党委办公室主任孙景辉
随后,受党委书记巩保江委托,党委办公室主任孙景辉宣布《关于在<牡丹亭上三生路>剧组成立临时党支部的决定》。希望剧组临时党支部成员在排演过程中起到组织服务保障作用,以及充分发挥临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牡丹亭上三生路》临时党支部书记,执行导演赵志鹏
作为本次临时党支部书记,执行导演赵志鹏表示,这是一份光荣的使命,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将以党员模范作用为引领,凝心聚力,将艺术追求和党性原则结合,与剧组成员一起把这部作品做好做精。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表示,今年剧院创排话剧《牡丹亭上三生路》,是以话剧艺术深耕中国文化土壤、传承中华美学精神,以“中国式演剧观”探索经典内涵,让观众在剧场与中华文脉重逢,理解这位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为何自诩“偏州浪士,盛世遗民”,又为何以“戏”寄情,与“梦”相关,道“情”生缘。在文字上,汤公有些不服“诗必盛唐”,所以他的“狂妄”在于做故事之惊奇,用文词之清奇!还通过对唐代诗人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代作家董解元著作《西厢记》的学习,及明代戏曲家王玉峰《焚香记》等剧作的总结,升级了戏剧创作的新见解,写出了旷世名剧《牡丹亭》。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这是汤显祖《牡丹亭》的自诩和自叙,讲一场至真至性至情的生死跨越传奇,极具“神仙之气”。今天,话剧改编这部名著,其“文白相间”和“音律音韵”,如何通过现代化转译,将其和谐统一,也是考验现代创作者转译与传意的能力。名著《牡丹亭》改编话剧,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特好基础,也是中华文明留下来的上好礼物。话剧《牡丹亭上三生路》的创排,是中国国家话剧院青年导演带领下的一次向古典文学的致敬。希望全体主创人员和青年演员们坚守艺术初心,将这部优秀戏剧艺术瑰宝在话剧舞台上绽放光彩,让这部优秀剧作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摄影:王昊宸、郑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