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星光灿烂 星光灿烂

中国艺术头条:艺术家 | 扎根生活的“白导”
2017年09月20日   发布者:longfh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2017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开幕至今,佳品迭出,精彩纷呈。这次演出季,是国家艺术院团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令人高兴的是,一批有理想、有追求、有才华的艺术家在演出季中崭露头角。中国艺术头条将陆续推出十位国家艺术院团艺术家。今天,介绍国家话剧院青年导演白皓天。




白皓天

深入生活,是他创作的坚硬基石

扎根人民,是他作品的情感源泉

他用脚踏实地和身体力行赢得了演员、观众的赞誉、信赖和期待…




“创作一部艺术作品,绝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全身心的投入和融入其中,真切感受创作对象的真实状态。”这是白皓天一直以来所遵循的艺术理念。

早在2014年,白皓天就曾受国家话剧院的委派,不顾高原反应,19次进藏,帮扶西藏自治区话剧团排演了话剧《共同家园》。该剧演出后受到各方称赞并入围文化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

创作《谷文昌》,他笃定了信念,明确了方向,从一开始,他就决定,要扎进福建省东山县,跟那里的老百姓一起吃一起住,熟悉东山的一草一木和风土人情。




谷文昌在东山工作期间所留下的文字素材和影像资料非常少,白皓天与全剧组成员,尽其所能几乎挖掘了所有谷文昌的故事。“东山岛一共220.18平方公里,谷文昌对东山岛的每一寸土地都非常熟悉,我们也得重新走一遍,谷书记去哪,我们就去哪儿。”




全剧组先后经历了两次试演、12次下东山、24次修改剧本、无数次打磨和提炼,为的就是要还原和再现一个真实的谷文昌。白皓天感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虽然只有短短八个字,但它所承载的份量是沉甸甸的。”




白皓天在谷书记墓前静默,在谷书记倾注满腔心血所浇筑的东山土地朝拜,在谷书记所踏遍的每一个足迹上思考、揣摩、沉淀,身临其境地感知谷书记对于这片土地深沉、无私的爱,感受着老百姓对于谷书记那份打心眼儿里的爱戴。




脚踩东山绿岛,心涌创作浪潮。谷文昌留下的足迹、老阿婆颤抖的拐杖、东山高大的黄麻树成为白皓天艺术创作的力量,扎实前行的土壤。




个别描写英雄模范人物作品概念化、简单化,误导观众“主旋律作品不好看”。创作话剧《谷文昌》,如何在平凡中不凡,在细腻中崇高,在朴实中见真情,是白导和全剧组需要攻克的难题。






王昊宸摄


“那是一片天,那是一片地,那更是一片情。”12次东山行的行行足迹,化作了白皓天鲜活、炽热、澎湃的创作血液,成为有话可说、有事可讲、有理可依、有情可抒的浓烈不竭的创作源泉,自然而然的流淌出舞台上的《谷文昌》。白导与编剧冯静一道,边采风、边交流、边思考、边修改,变成冯静笔下弥漫着泥土芬芳的戏剧语言,变成辛柏青质朴、潇洒又不失幽默风趣的舞台艺术想象。

有了12次脚踏实地的东山之行,才有了一气呵成、浑然天成的舞台形象;有了24次易其稿、对戏剧艺术精益求精的苛刻追求,才有了再赴东山、不断修改的痛并快乐着的创作体验。


曹志钢摄


77





剧中,谷文昌的东山情、百姓情、夫妻情、子女情没有割舍开来,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推进,同时展现,深深打动了观众。剧场内时而掌声热烈,时而珠泪滚动。许多年轻观众认为,作品没有矫揉造作地粉饰、拔高,没有直白的说教、口号,通过感人的细节生动描绘了人物的家园情怀。虽然谷文昌的年代似乎很遥远,但那些人、那些事儿却是那么真实,那么触手可及。


曹志钢摄










王昊宸摄





“舞台艺术是集体的艺术。我真诚地感谢国家话剧院给了我宝贵的排戏机会。”白皓天说,“以艺术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历史,了解我们的民族,焕发内心的爱国、爱人民情感,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一次次往高原跑、往偏远地区跑,苦不苦?苦!累不累?累!但是,一想到惟如此才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感情、让老百姓喜爱的作品,那么,我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来源:中国艺术头条 宋之歌/

相关推荐